考研政治毛概讲义:7.2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
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
(一)改革是全面的改革
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、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、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、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。
过程:
农村(人民公社制度,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,统分结合、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。)
乡镇企业
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。
1992年,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,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。
“三个有利于”标准的提出
1987十三大报告首次以“生产力标准”的概念概括,“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,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”
1992南方谈话针对姓“社”姓“资”的“左”倾思潮;“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,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,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”。
“三个有利于”的特点
1、突出了“有利于”,突出了以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价值问题
2、“三个有利于”标准有内在的联系性,生产力标准最基本。
3、“三个有利于”标准,并不意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问姓“资”姓“社”,而是反对离开这三条标准,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。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,则不能不问姓“社”还是姓“资”,而是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。”
(二)正确处理改革、发展、稳定的关系(改革是动力;发展是目的;稳定是前提)
1、保持改革、发展、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。
2、把改革的力度、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。
3、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、发展、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。
2025考研人数达388w,考研热度依旧火热!如何备战2026考研?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?在职考生如何备考?考研知识点繁多,择校困难大,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。网课面授多项选,专业辅导1对1,全年集训随时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