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研政治毛概讲义:10.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
(二)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
基本内容: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、社会主义荣辱观。
灵魂: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;
主题:树立共同理想;
精髓: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;
基础:社会主义荣辱观。
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(灵魂)
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,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,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。
指导地位:阶级立场、科学体系和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。
①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,为人类的进步、社会发展,指明了正确方向。
②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,100多年来始终与时代同行、与实践同步。吸收、借鉴、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,在继承中前进,在创新中发展。
③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、观点、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,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,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、明确方向。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,在坚持中发展,在发展中坚持,自觉做到“两个坚定不移、决不含糊”:
1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、观点、方法,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;
2、贯彻解放思想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,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。
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
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,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。
理想决定行动。
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,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。摆脱贫穷落后,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,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
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,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。
理想的层次的,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。
共同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,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,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。要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,胸怀祖国,服务人民,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。
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
民族精神: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一识、民族心理、民族品格、民族气质的总和,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,是民族文化最本质、最集中的体现。
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、爱好和平、勤劳勇敢、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。
时代精神: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、开拓进取、求真务实、奋勇争先。
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、统一起来。
天下兴亡、匹夫有责,富贵不淫、贫贱不移、威武不屈,先天下之忧而忧、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民族优良传统;
革命时期:井冈山精神、长征精神、延安精神、西柏坡精神等优良传统;
社会主义建设时期:大庆精神、雷锋精神、“两弹一星”精神等优良传统;
改革开放时期:“64字创业精神”、伟大的抗洪精神、抗击“非典”精神、青藏铁路精神、航天精神等。
“解决思想、实事求是,积极探索、勇于创新,艰苦奋斗、知难而进,学习外国、自强不息,谦虚谨慎、不骄不躁,同心同德、顾全大局,勤劳节约、清正廉洁,励精图治、无私奉献”
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
荣辱观,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。
2006年3月,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,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“八荣八耻”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,坚持:
以热爱祖国为荣、以危害祖国为耻;以服务人民为荣、以背离人民为耻;
以崇尚科学为荣、以愚昧无知为耻;以辛勤劳动为荣、以好逸恶劳为耻;
以团结互助为荣、以损人利己为耻;以诚实守信为荣、以见利忘义为耻;
以遵纪守法为荣、以违法乱纪为耻;以艰苦奋斗为荣、以骄奢淫逸为耻。
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、准确通俗的表达。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,又发扬了我们党优秀革命道德传统,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,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。
“八荣八耻”涵盖了个人、集体、国家三者的关系,涉及人生态度、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,体现了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、社会主义思想,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的结合,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。
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,形成褒荣贬辱的新风尚,是一个长期的过程。宣传教育、共同努力,以制度建设为根本,按照重在实际行动、重在持之以恒、重在形成机制的要求,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要求相适应的道德评价、奖惩和监督机制,形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。
2025考研人数达388w,考研热度依旧火热!如何备战2026考研?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?在职考生如何备考?考研知识点繁多,择校困难大,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。网课面授多项选,专业辅导1对1,全年集训随时学!